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警告,全球公共債務規模不斷上升,預計今年底將首次達到100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全球各國生產總值(GDP)的93%。這一比例在2030年可能進一步增至100%,超越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高出10個百分點。IMF對此深感擔憂,認為高企的債務水準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構成風險,甚至可能引發經濟危機。
IMF在其報告中指出,多項因素導致債務風險加劇,包括老齡化人口、國防支出增加、推動清潔能源轉型等,這些都加大了各國政府的財政壓力。此外,由於加稅在政治上面臨困難,各國實行財政整頓的意願不足,使得公共財政前景愈加不明朗。IMF預測,若情況進一步惡化,全球債務占GDP比例在未來三年內可能升至115%,較目前的基礎預測高出近20個百分點。
報告還指出,未確認的潛在債務是全球公共債務風險上升的重要原因。根據IMF對30多個國家的分析,這些未確認的債務大多來自國有企業的虧損與政府承擔的或有負債,平均占到GDP的1%至1.5%,在金融系統受壓時,這些比例可能急速上升,最高可增加7個百分點。
除了內部因素,IMF也強調外部風險對各國財政狀況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融資條件收緊、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美國等系統性重要國家的政策變動,將使全球借貸成本上升,進一步推高公共債務風險。
IMF認為,即便是那些債務看似可控的國家,實際風險也不容忽視。報告強調,當前的調整計劃不足以穩定或顯著減少債務風險,建議各國加強政策設計,利用貨幣政策寬鬆的時機,推動更有力度的財政整頓。IMF表示,對於普通經濟體而言,需要在未來六年內削減相當於GDP 3.8%的債務,才能有較大機會維持債務穩定。
IMF呼籲各國採行動降低財政風險
IMF呼籲各國不要拖延,應該精心設計財政調整方案,採取適度且持續的步伐來降低財政風險,同時要注重保護脆弱家庭並爭取社會支持,避免過度緊縮導致經濟需求下降、產出損失以及不平等加劇。
儘管全球公共債務風險加劇,IMF指出,部分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風險已較新冠疫情高峰期有所下降,未來三年內債務與GDP比率預計為134%。然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該比率則可能升至88%。IMF建議發達國家進行福利改革、重新調整支出優先次序、增加稅收收入;新興市場則應擴大稅基、強化稅務管理,並加強社會安全網和公共投資,以支持長期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