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在2月18日向銀行業界發出通告,要求本地銀行及其他認可機構對以銀行戶口號碼作為識別碼的即時轉帳實施強制式名稱核對程序。新措施將門檻收緊至HK$1,000,並須最遲於5 月31日前落實。
減少錯誤轉帳 遏止詐騙手法
金管局表示,早於2021年底,當局已要求銀行對透過「轉數快」及同一銀行內類似性質的即時轉帳,且交易金額達HK$10,000或以上的個案進行強制式名稱核對。該措施成功減少因輸入錯誤戶口號碼而導致的誤轉情況,並有助偵測詐騙活動。
然而,局方發現部分騙徒會誘使受害人進行低於HK$10,000的即時轉帳,以避過名稱核對程序,增加詐騙風險。有見及此,金管局決定進一步優化措施,要求銀行對所有即時轉帳交易強制執行名稱核對,或至少將核對門檻降至HK$1,000。
「轉數快」部分交易受影響
根據金管局的指引,新措施適用於透過「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及同一銀行內進行的「C1 類轉帳」,即付款人需即時輸入收款方銀行戶口號碼以完成交易的個案。
不過,其他識別碼轉帳方式,如透過「轉數快」識別碼(FPS ID)、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身份證號碼進行的交易,則無需執行強制式名稱核對。
此外,「C3 類轉帳」,即批量處理的轉帳指示,例如公司按月發放薪金等,亦獲豁免強制式名稱核對。
銀行需調整系統 客戶須留意提示
金管局提醒銀行,應確保新措施順利實施,包括調整轉帳系統及增加客戶提示。例如,在付款人輸入轉帳資料後,銀行應在確認交易前清晰顯示收款人名稱,讓付款人核對無誤後再提交指示。
此外,若交易未能通過強制式名稱核對,收款銀行須拒絕該筆交易,付款銀行亦應通知付款人有關交易未能成功。
隨著電子支付普及,金管局表示會持續優化即時轉帳機制,確保交易安全,減低市民誤轉帳及受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