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月18日通過,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會)的建議,將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現行每小時HK$40上調至HK$42.1,增幅5.25%。政府計劃於本周五(21日)刊憲,並於2月26日提交立法會審議。如獲通過,調整後的最低工資最快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生效。
首次採用「方程式」計算加幅
今次最低工資調整是首次根據2024年4月30日行會通過的「方程式」計算得出。該方程式涵蓋兩大指標,包括整體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通脹)及「經濟增長」因素,確保最低工資能夠適時反映經濟變化。當中,「經濟增長」因素的計算方式為最近一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減去最近10年實質GDP趨勢增長率後,再乘以20%。該數值的上限為1%,下限則為0%。
政府稱新機制可確保公平及穩定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最低工資委員會已深入討論並審視相關經濟指標,對於委員會順利完成檢討工作感到高興。他指出,委員會建議的加幅平衡了防止工資過低及減少低薪職位流失的考量,亦有助維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孫玉菡強調:「新機制確保最低工資檢討透明及具預測性,有助各方更好規劃未來。」他亦補充,對於有意見指最低工資水平未能追上「生活工資」,政府已設有其他支援措施,如在職家庭津貼(職津),以補助低收入家庭。
新機制實施後5至10年內檢討
政府亦將於2月21日在憲報刊登《2025年僱傭條例(修訂附表9)公告》,修訂僱主須記錄僱員工作時數的工資門檻。根據新安排,如僱員的每月工資達到HK$17,200(現時為HK$16,300),僱主將獲豁免記錄其工作時數。該修訂同樣預計於5月1日生效。
按照新檢討機制,最低工資將由每年檢討一次,並於實施5至10年後進行檢討,以確保方程式的適用性。
業界及勞工界反應不一
對於最低工資調升,社會各界意見不一。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今次加幅高於通脹,對低薪僱員而言屬正面發展,認為影響範圍有限,未必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他補充,工聯會將繼續關注最低工資的檢討機制,確保長遠能合理反映基層員工的需要。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則認為,雖然方程式計算方式具透明度,但「經濟增長」因素的比重過低,令最低工資加幅受到壓制,未能讓打工仔真正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
另一方面,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則表示,加幅雖然合理,但零售及餐飲業仍處於復甦階段,擔心調升最低工資將進一步增加營運成本,或會對中小企帶來壓力。
政府估算2.1萬至3.8萬人受惠
根據政府推算,今次最低工資調升將令約2.1萬至3.8萬名低薪僱員受惠。孫玉菡強調,最低工資並非唯一的扶貧政策,而是社會整體勞工政策的一部分,政府會持續透過不同措施保障低收入人士的生活。
新機制的成效及影響仍待觀察,而首個按新方程式計算的最低工資水平,預期將於明年5月1日生效,屆時能否真正達到平衡僱員與企業利益,仍有待社會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