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成為打卡熱點的彩虹邨,其蘊釀多時重建方案正式出爐,計劃將分三期完成整個屋邨的重建。這座位於黃大仙的歷史性公共屋邨自1962年落成,至今已超過60年歷史,共有11幢大廈,為約1.75萬名居民提供7,400個單位。重建計劃預計需要約15年,從首批住戶搬遷到新單位開始,至最後一批住戶入伙完成為止。
彩虹邨重建時間表
第一期重建:先清拆三幢樓及兩所校舍
重建計劃的第一階段將於2028年展開,涉及金碧樓、碧海樓、丹鳳樓三座大廈,以及兩所目前已空置的校舍。受影響居民將於2028至2029年期間搬遷至新建的美東邨。這一階段的拆除工程預計能為後續階段騰出建設空間,為彩虹邨的整體重建奠定基礎。黃大仙區議會將於下月5日討論相關的清空及遷置方案,以確保居民安置計劃順利進行。
第二期重建:四幢樓拆除並擴闊道路
第二期工程將重建錦雲樓、紅萼樓、金漢樓及白雪樓四幢大廈,這些居民將搬入第一期完成的新彩虹邨單位。同時,當局計劃利用重建所騰出的空間擴闊毗鄰的龍翔道,並重新配置紅萼樓和金漢樓附近的巴士停泊灣。預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將提供約4,100個新公營房屋單位,並作為第三期的遷置資源,目標於2042至2043年讓居民入伙。
第三期重建:餘下座數及周邊基建更新
第三階段將處理翠瓊樓、金華樓、綠晶樓、紫薇樓,以及屋邨內的多層停車場。這些居民將於第二期落成後遷入新彩虹邨單位。部分綠晶樓及紫薇樓附近的土地將騰出,以提供車輛出入口,連接至太子道東及龍翔道,進一步改善該區交通設施。第三期結束後,預計可提供約1,900個新公營房屋單位,計劃在2048至2049年完工。
彩虹邨歷史與建築特色:巴浩斯風格與本地文化交融
彩虹邨以其獨特的色彩外牆聞名,每座大廈的外觀均採用不同顏色,成為本地人與旅客的拍照熱點,彰顯其社區特色。設計方面,彩虹邨採用了源自德國的巴浩斯建築風格,注重實用性與幾何造型,使整體外觀雖簡約卻不失現代感。這種前衛的設計風格也讓彩虹邨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成為當時的建築典範。
不少市民最關心的是,重建後的彩虹邨會否保留其著名的七彩外牆。房屋局表示將以「與民共議」的方式進行規劃,設計團隊會蒐集居民意見,務求在新設計中呈現更亮麗的彩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