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驚現逾230新物種 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仍威脅生態

2024年12月18日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2023年在東南亞的大湄公河區域共發現了234種新物種,涵蓋從微小鼩鼱鼴到鮮橙色鱷魚蠑螈等生物。這片生物多樣性熱點再次證明自然界的驚人創造力,但隨之而來的棲地退化與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卻讓新發現的物種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報告指出,科學家在該地區記錄了173種植物、26種爬行動物、17種兩棲動物、15種魚類及3種哺乳動物。其中亮眼的發現包括一種明亮綠色的竹葉青蛇(Trimeresurus uetzi)、一隻擁有柔軟毛皮與鋒利尖牙的刺蝟,以及一種可完美融入岩壁的偽裝喀斯特蜥蜴。這隻蜥蜴屬於一個此前從未見過的屬種。此外,一種體重僅8克的鼩鼱鼴成為地球上體型最輕的陸生哺乳動物之一。

植物發現同樣令人矚目,包括一種根部散發芒果香氣的薑科植物以及一種無葉蘭花。這些新發現不僅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樣性,也激起了人類對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好奇心。

棲地退化與非法交易的雙重威脅

然而,這些新物種尚未來得及適應人類世界,便已面臨生存危機。森林砍伐與海平面上升等棲地退化問題尤為嚴峻。數據顯示,大湄公河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從1970年代初的55%驟降至今日的34%。

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進一步加劇了威脅。在越南,每年交易與消耗的野生動物產品(不包括昆蟲與鳥類)估計達到3,700至4,500噸。這些現象不僅危害新發現物種,也對地區整體的生態系統穩定造成長期威脅。

WWF-UK特別顧問馬克·賴特(Mark Wright)表示:「這些新發現提醒我們,自然界的多樣性與創造力總能引發童真的驚嘆。但同時也警示著我們,這些物種和棲地正面臨極大的威脅,如果不採取果斷行動,我們將失去這些自然瑰寶。」他呼籲各國政府重視自然價值,並承諾在2030年前停止並扭轉自然環境的破壞。

自1997年以來,科學家已在大湄公河區域發現了3,623種維管植物與脊椎動物。這片橫跨柬埔寨、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的廣大地區,面積達2億英畝,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熱點。

湄公河流域是該區域的核心,這條河流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漁場之一,魚類多樣性僅次於亞馬遜河,還是多種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如伊洛瓦底江海豚、巨型湄公河鯰魚和巨型淡水黃貂魚。

閱讀更多最新文章

內地推動以舊換新政策 力促消費與經濟增長

內地推動以舊換新政策 力促消費與經濟增長

內地今年繼續深化以舊換新政策,目標在於促進消費與經濟增長。新政策擴大了補貼適用範圍,家電類別由去年的8類增至12類,並首次納入手機、平板電腦及智能穿戴設備等數碼產品。購買這些數碼產品的消費者,可獲得最高500元人民幣的補貼。 促進消費與投資效果顯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指出,自去年推行以舊換新政策以來,已在刺激內需、帶動投資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效果。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5年將針對各地政策執行情況,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資金總規模也將大幅增加,具體金額預計在三月全國兩會期間公布。 補貼政策細節...

read more
AI助2032年人類停止衰老,壽命可延至500歲

AI助2032年人類停止衰老,壽命可延至500歲

曾被《時代》雜誌評為「2024 AI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的美國未來學家Ray Kurzweil,近日在專訪中預言,人工智能(AI)技術將於2032年後改變人類命運:停止衰老,甚至將壽命延長至500歲。 奇點來臨:AI將於2029年超越人類智慧 76歲的Kurzweil素有「科技預言家」之稱,早於2005年的著作《奇點逼近》中便提出「奇點」(Singularity)概念,指AI在智慧上超越人類的臨界點。他在最新訪問中透露,奇點將提前至2029年出現,屆時AI技術將以指數級速度進步,開啟全新科技時代。 人腦與雲端連接,智力倍增百萬倍...

read more
法國葡萄酒銷量下滑,年輕人興趣下降成主因

法國葡萄酒銷量下滑,年輕人興趣下降成主因

近日,法國葡萄酒業界面對嚴峻挑戰: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法國葡萄酒的國內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分析顯示,年輕一代對葡萄酒的興趣顯著減弱,是導致銷量下降的關鍵原因之一。 年輕消費者的口味轉變 隨著Z世代和千禧一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的消費習慣與過去截然不同。專家指出,這些年輕人對葡萄酒的傳統形象不再感興趣,轉而偏好其他酒類如精釀啤酒、低酒精雞尾酒以及硬氣泡水。相比於葡萄酒,這些酒品更符合他們追求輕鬆和創新體驗的生活方式。 環保與健康意識抬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