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城巴及嶼巴獲准加價 市民反應強烈 促政府加強監管

2024年12月17日

行政會議近日批准三間專營巴士公司於2024年1月5日起加價,九巴加4.3%、城巴加7.5%、新大嶼山巴士加6.5%,加幅較公司申請時有所調低。然而,這一決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市民的不滿,有議員質疑加幅過高,尤其在經濟環境未見改善的情況下,市民難以承受額外的交通支出。

加幅詳情與背景

九巴原申請加價6.5%,經政府審核後獲批4.3%,其中0.9個百分點透過「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扣減。截至今年6月底,九巴的隧道費基金結餘達3.87億元,成為此次加幅調低的關鍵因素。相較之下,嶼巴的基金結餘僅2萬元,而城巴則早已耗盡相關基金,因此城巴的加幅7.5%無法獲得進一步紓緩。

城巴解釋,這是15年來的第四次加價,主要因公司長期虧損,過去6年累計虧蝕達5.82億元,且港島區人口下降、鐵路網絡擴張及疫情後出行習慣改變,導致整體客量較10年前減少20%。城巴表示,調整票價是為了維持基本營運,並將於明年推出常客獎賞計劃以減輕乘客的負擔。

議員質疑:加幅過高與財務透明度問題

多名立法會議員對巴士加價表示擔憂,尤其關注城巴的營運及財務透明度。新界西南議員陳恒鑌批評,城巴過去五年累計加價達31.4%,加幅遠超九巴和嶼巴,並認為城巴與關聯公司「善水資本」之間每年支付數千萬顧問費及花紅,影響帳面數字,質疑其財務報告不夠透明,需加強監管。港島東議員梁熙亦指出,城巴與新巴合併後缺乏競爭力,此次加價更是「一次過追回多年來的差價」,市民難以接受。

此外,有議員建議政府應檢討巴士公司經營模式,參考新加坡承包制,避免「左袋通右袋」的財務操作漏洞,並強調加價可能導致乘客流失,形成惡性循環。

政府回應:平衡民生影響與巴士公司可持續發展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表示,政府審批加價申請時已進行「仔細嚴謹的把關工作」,在平衡市民承受能力的同時,顧及巴士公司財務可持續性。她指出,疫情後巴士載客量雖有所恢復,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加上營運成本上升,巴士公司需適當調整票價以維持穩健發展,並投資於新能源巴士及提升安全設備。

李頌恩強調,政府已採取措施減低對市民的影響,包括對日常通勤路線實施較低的加幅,將大部分乘客每程加幅控制在5角至1元以內。此外,政府亦持續督促巴士公司增加非票務收入、重組低客量路線及提升營運效率,以減少未來加價壓力。

市民反應:生活壓力增大 促加強監管

加價消息引起市民廣泛不滿,不少市民認為加幅過高,與目前的經濟環境及服務質素不成正比。一位市民指出:「巴士公司年年虧損,難道市民要無限承擔?服務質素和班次都沒有改善,加價實在不合理。」

有專家分析,長遠而言,政府需重新檢視專營巴士公司的營運機制,包括引入更透明的財務監管及調整收費模式,避免巴士公司過度依賴票價收入。同時,有議員建議引入分段收費制度,減輕長途乘客及長者的財政壓力。

閱讀更多最新文章

內地推動以舊換新政策 力促消費與經濟增長

內地推動以舊換新政策 力促消費與經濟增長

內地今年繼續深化以舊換新政策,目標在於促進消費與經濟增長。新政策擴大了補貼適用範圍,家電類別由去年的8類增至12類,並首次納入手機、平板電腦及智能穿戴設備等數碼產品。購買這些數碼產品的消費者,可獲得最高500元人民幣的補貼。 促進消費與投資效果顯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指出,自去年推行以舊換新政策以來,已在刺激內需、帶動投資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效果。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5年將針對各地政策執行情況,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資金總規模也將大幅增加,具體金額預計在三月全國兩會期間公布。 補貼政策細節...

read more
AI助2032年人類停止衰老,壽命可延至500歲

AI助2032年人類停止衰老,壽命可延至500歲

曾被《時代》雜誌評為「2024 AI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的美國未來學家Ray Kurzweil,近日在專訪中預言,人工智能(AI)技術將於2032年後改變人類命運:停止衰老,甚至將壽命延長至500歲。 奇點來臨:AI將於2029年超越人類智慧 76歲的Kurzweil素有「科技預言家」之稱,早於2005年的著作《奇點逼近》中便提出「奇點」(Singularity)概念,指AI在智慧上超越人類的臨界點。他在最新訪問中透露,奇點將提前至2029年出現,屆時AI技術將以指數級速度進步,開啟全新科技時代。 人腦與雲端連接,智力倍增百萬倍...

read more
法國葡萄酒銷量下滑,年輕人興趣下降成主因

法國葡萄酒銷量下滑,年輕人興趣下降成主因

近日,法國葡萄酒業界面對嚴峻挑戰: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法國葡萄酒的國內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分析顯示,年輕一代對葡萄酒的興趣顯著減弱,是導致銷量下降的關鍵原因之一。 年輕消費者的口味轉變 隨著Z世代和千禧一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的消費習慣與過去截然不同。專家指出,這些年輕人對葡萄酒的傳統形象不再感興趣,轉而偏好其他酒類如精釀啤酒、低酒精雞尾酒以及硬氣泡水。相比於葡萄酒,這些酒品更符合他們追求輕鬆和創新體驗的生活方式。 環保與健康意識抬頭...

read more